北京同度工程物探技术有限公司

福建湄洲湾电煤码头桥桩损伤检测

工程概况
  受损码头位于湄洲湾电厂内,码头桩体与承台曾遭受重船撞击,桩体上部外观出现了明显的开裂,水下部分是否破损尚不清楚。为了确保码头结构的安全,需要对桩体水下部分进行检测,对桩体上部损伤的程度进行评价,以便制定修复方案。
检测对象是外观出现明显撞击损伤的1号与2号桥桩,作为桩基地质结构背景的对比,增加3号与4号桥桩。桥桩位置与外观受损外情况分别见图1。
福建湄洲湾电煤码头桥桩损伤检测
  图1 检测桥桩位置与桥桩外观受损情况

 

检测方法与原理
  检测对象是具有上部结构的桩体,目的是了解水下隐伏部分的受损情况以及上部损伤程度的评价。对桥桩水下部分的检测采用PST成桥桩检测技术,对桩体损伤程度的检测采用截面CT技术。PST仪器,可分别用于PST检测和CT检测。
  PST检测原理
  PST检测时在混凝土桩体中激发声波时,声波会沿桩身向上、下传播。当遇到桩体结构变化断面、损伤部位、桥基地质界面时发生反射。上部结构的反射波向下传播,称下行波;下部结构的反射波向上传播,称上行波。通过检波器串记录桩体中声波上、下传播的时-空特征,并对下行波与上行波进行有效地分离,根据波的走时与混凝土波速,对桩体波阻抗变化界面成像。通过分析排除结构截面变化与地层结构变化的影响,可确定桩体中的缺陷与损伤的部位、损伤的程度。据此对桩体的质量与损伤部位做出诊断。
  截面CT检测原理
  截面CT检测时,使用声波穿透桩体,通过测量声波的走时重建桩体内弹性波速的分布图像。弹性波速直接反应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的大小,它是混凝土密实性和强度分布的定量指标。当桩体遭受撞击损伤时,产生宏观破裂与微观裂隙,损伤部位的波速随之降低。通过提取波速图像中低速异常的分布图像,确定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程度。它具有分辨率高,可靠性好,图像直观等优点,可有效地解决桩体损伤的诊断问题。

检测布置
  PST检测布置
  PST检测时,检波器电缆下部配重,上部固定,检波电缆靠近桩身。敲击点在检波器电缆上方,距第1个检波器距离0.1m。在完成第一个次敲击后,检波器电缆下移0.05m,敲击点不变,第2次敲击。两次记录合成,达到加密观测的目的。此次检测中,检测1号桩时,激发点距离码头平台底面1.5m,2、3、4号桩时激发点距离平台底面7.5m。

成桥桩病害检测

  图2 PST检测布置示意图
  截面CT检测布置
  对2号桩损伤部位进行CT检测时,截面选择在宏观破裂的下方,距平台底面1.3m,桩体为方形断面,断面尺寸0.6m×0.6m。检波电缆长1.5m,沿桩身缠绕,围成一个水平平面。检测时将检波器布置在两个相邻侧面,激发点布置在相对侧面。检波器与敲击点的点距均0.1m。完成一次测量后将检波电缆按顺时针方向移动0.05m,重负敲击。将两次观测数据联合处理,测量间距加密成0.05m。

成桥桩病害检测

  图3 体截面CT检测布置

 

  检测结果和解释
  本次检测完成4根桩体的PST成像和1个截面CT成像。现分类对检测结果作以分析。
  PST桥桩检测结果
  4棵桩的偏移图像列于图4,从左到右依次为1、2、3、4号桩。图像中坐标原点取在盖梁与桩的交界面,纵坐标是从原点算起的深度。图像中的红色线条表示波阻抗增大的界面,蓝色表示波阻抗减小的界面。线条横向的长度表示界面反射系数的大小。线条长表示反射强,界面两侧差异大,或反射面尺度大。
  偏移图像中波阻抗变化的界面包含多种物理解释,结构缺陷、裂缝、桩身截面积变化、桩基础地层界面等。根据PST图像进行结构缺陷和损伤部位解释时,首先根据设计资料排除桩体结构变化的界面,再根据地质资料排除地层界面,除去这些界面之后,可解释为结构的损伤部位。本次检测中桩身的结构比较简单,桩之间没有系梁,下部结构的正常反射只有桩底和地层。虽然桩基础的地质资料不详,但可以通过比较相邻4根桩的偏移图像,推断出地质界面的位置。
成桥桩病害检测

  图4 四根桩偏移图像的对比
  根据上述解释原则,对图7中4根桩偏移图像的分析比对,并结合现场实际,对桩体截面变化部位、桩底与地层界面作出识别。
  1) 4幅偏移图像中最上部的红蓝条纹为桥桩上部盖梁的反应;
  2) 在深度大约30m处出现红、蓝强反射条纹,推断为桩底与基岩界面;
  3) 1号桩5-6.0m位置反射条纹对应桩体变截面处的反射;
在剔除了上诉界面之后,可以对桩体的撞击损伤部位做如下解释。
  4) 1号桩损伤部位
在1号桩变截面处的下方,存在3处明显的损伤破裂面,分别在9.5m、14.5m和21m处,其中最下方的损伤相对轻微。
  5) 2号桩损伤部位
2号桩1.5m处的位置存在一个较强的反射界面,这是桩头开裂破损处的反应。除此之外在水下21-25m的范围内存在一组很强的蓝色反射条纹,推断该处损伤比较严重,以至于桩底的反射信号被衰减殆尽,图像中未能出现桩底信号。
  截面CT检测结果
  2号桩体宏观破裂下方的截面CT的波速图像如图5。从该图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检测截面的波速总体分布不均,大部分区域波速在2600-4000m/s范围内,混凝土的强度不高,推断混凝土标号为C40 左右。在截面内存在断续分布的线性低速条带,表明该截面位置的混凝土已经受到撞击的影响。

成桥桩病害检测

  图5 2号桩1.3m截面的波速CT图像

  虽然从外观上还看不出截面CT的位置有宏观的破裂面,但是通过对CT图像低速异常的提取,清晰地发现界面内存在了大量的、规则排列的微裂隙带,见图6。这些微裂隙带的走向以北西—南东向为主,具有张裂隙的性质,说明桩体混凝土在撞击下已经产生了明显的结构损伤,该部位亦应加固。

成桥桩病害检测
  图6 波速CT图像中提取的微裂纹带分布

  结论和建议
  综合PST桥桩检测和截面CT检测的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1号桩在水下存在3处损伤。鉴于损伤部位多,分布范围大,建议采取钢筋混凝土整体加固措施。从6m处的变截面处开始向下一直加固到26m深处,加固截面扩宽到100cm×100cm为宜。也可以考虑补做新桩代替。
  2)2号桥桩有两处损伤,桩体上部的损伤破裂严重,形成通裂。1.3m处的CT发现截面内存在微观裂隙带。建议分两段加固,上部加固段0-3m,下部20m到26m。采用钢筋混凝土将桩截面扩大到90cm×90cm。如果深部加固施工困难,可以考虑补做新桩。
  3)建议施工后,选用CT技术对2号桩上部加固段进行复查,了解加固区的混凝土强度以及破裂面的灌注程度。

产品系列
TST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
RDscan空洞探测32道
TD-Sparker电火花震源
混凝土桥梁CT
CFST钢管混凝土CT检测系统
SSP山地/场地地震系统
水陆两用拖曳式检波串
TDIS冲击震源
CFC复频电导隧道超前探水系统
网络课堂
地质超前预报培训
桥梁CT培训
道路塌陷扫描培训
电火花震源培训
工程案例
钻爆、TBM隧道超前探测
钢管混凝土脱黏、内部强度检测
地下空洞探测
大体积混凝土密实度检测
采空区探测
被撞码头、桥基桩病害检测
跨孔地震波CT和跨孔雷达
服务支持
检测与勘查
物探数据处理
设备租赁
资料下载
售后服务
网络课堂
关于同度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检测勘察资质
人才招聘

北京同度工程物探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10021678号-1 © 2007-2014 BeiJing TongDu Engineering Geophysics Ltd. Corp. Copyright